亚新体育【人才专栏】荣超:致力中国制造替代进口
发布时间:2023-03-19 18:20:09

  原标题:【人才专栏】荣超:致力中国制造替代进口

  为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引导激励我市广大知识分子在新时代有新担当、在追赶超越中有新作为,市委组织部组织拍摄了系列记录短片,并开设“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铜陵在行动”专栏,通过我市十位优秀人才代表讲述他们创新创业故事,展现新时代铜陵知识分子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今天,让我们走近致力中国制造的荣超,聆听他的故事。

  6年前,荣超放弃了外地优厚的待遇,回到家乡铜陵创业,成立了安徽日飞轴承有限公司。凭借不断的创新,他带领团队致力于替代进口汽车精密节能轴承和高端轴承的研发和产业化,自主研发的多个轴承产品完全替代进口,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中国制造贡献力量。

  1999年中专毕业后,荣超进入浙江温州一家民营轴承企业从事销售工作,仅仅用了三四年时间就被提拔为集团分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2006年,荣超毅然离开了已小有建树的公司,开始在轴承行业创业。初期创业是苦涩的,荣超的第一次创业遭遇失败,但却没有影响他扎根轴承行业的情节。2012年,荣超返乡回铜再创业,创立了安徽日飞轴承有限公司。

  我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是轴承需求量最大的国家。目前国内中高端轴承市场均依赖进口,特别是乘用车轴承市场占90%以上。国内生产轴承的规模企业1000多家,绝大多数企业为质量要求不高的行业和海外市场服务,国内做替代进口轴承的企业寥寥无几,能够做得到的企业少之甚少。

  国内轴承行业到目前为止,同国外品牌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做替代进口进入的门槛高,资金门槛高,周期门槛高,客户攻关的周期特别难,荣超说,国内轴承行业里,大家都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喜欢在成熟的传统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在高端市场望而却步。

  可是,荣超却迎难而上,“中国未来的走向轴承行业必然替代进口。”

  2010年,国家提出汽车配件自主化、国产化,提出这个大方向后,十二五期间,我国又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这让荣超坚定了信念。“2008年金融危机后,整个中国的中低端制造业都在走下坡路,面临淘汰落后产能和恶性竞争,新生的企业要有成长空间,必须要转型升级,在技术有所突破,如果还是新瓶装旧酒,就很难去存活下去。”

  从技术筹备准备、人才引进,提出企业定位后,荣超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团队的组建,公司走出了推动高端汽车轴承国产化的第一步。“非常难,难度很大。”回首这几年的替代进口的努力,荣超感慨地说。

  项目上马了,但面临着生产技术空白等一系列难题,荣超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和团队一起研发攻关。“在核心技术提升方面,我们人才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帮助我们在设备做提升,在工艺上做提升。”荣超介绍,此外公司在生产模式上自主创新,从自动化生产到信息化融合,再到智能制造,公司一步步升级,降低对员工的技术依赖,更多靠技术革新解决,包括在工艺上创新,建立自身的优势,缩小与进口品牌的差距,逐步实现替代进口的目标。

  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在荣超的带领下,日飞轴承目前已经拥有9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成长为一家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汽车轴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以上。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汽车、伺服电机和部分高端市场替代进口轴承,批量配套国内知名企业。在国内做替代进口的队伍中,日飞轴承走在第一方阵。

  截至去年年底,日飞轴承完成产值8000多万元,实现了产值和市场占有率逐年大幅提升。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创新试点企业”。荣超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国家工信部千人领军人才计划成员、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创业过程中,荣超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作为民营企业最大的障碍就是融资成本和难度存在很大的劣势,这些年虽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改善很有限。”荣超说,公司最大的困难其实并不在市场,公司生产的产品一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即使全年无休、24小时生产,也还是没有办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荣超表示,即使企业到了最巅峰的状态,投入产出比还是比较低,这就给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融资上带来很大的困难。

  虽然目前公司在高端市场的市场份额占比较小,但是荣超非常有信心,“高端市场的空间很大,企业需要一步步积淀,这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荣超表示,未来想在一些合资品牌甚至更高端的市场上有更大的作为,能够把汽车轴承市场能够挖得更深、做得更牢,能够在这个单向产业当中,做到行业的领袖企业,“期待能够把这个产业升级成,可以与世界先进轴承制造水平相媲美,为我们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为国家的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亚新体育app